娱乐圈与手游圈的一次跨界联动似乎并未如预期般掀起波澜,黄晓明主演的最新电影《戴假发的人》自2024年11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与口碑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而与之相关联的手游产品也未能借此东风,反而一同陷入了市场的冷淡之中。
《戴假发的人》作为一部集剧情、犯罪、悬疑于一体的电影,由英皇电影出品,董越执导并编剧,黄晓明、王影璐领衔主演,李丛喜、黄璐联合主演,影片讲述了夜班出租车司机孟中因搭载了一名神秘醉汉,从此彻底改变了命运轨迹的故事,这部耗资上亿元制作的影片,在上映初期就遭遇了排片占比与票房占比的巨大落差,排片占比高达7.7%,票房占比却仅有2.8%,上映首日,票房勉强达到209万元,次日更是直接腰斩为105万元,一周内累计票房仅为400万左右,与市场预期大相径庭。

票房的惨淡只是冰山一角,口碑的全面崩塌更是让这部电影雪上加霜,豆瓣评分仅为5.1分,观众对电影的剧情、节奏、悬疑感以及演员表现都提出了诸多质疑,电影海报深陷抄袭风波,与《周处除三害》的相似度极高,这无疑让电影在还未上映前就失去了部分观众的好感,而电影本身的剧情也让人摸不着头脑,雨夜、假发、秃头、救赎等元素被生硬地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部看似深刻实则空洞的作品,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更无法被剧情所吸引。
与《戴假发的人》相关联的手游产品也未能幸免于难,原本,电影与手游的跨界联动被视为一种双赢的营销策略,电影可以借助手游的广泛用户基础扩大影响力,手游则可以借助电影的宣传热度吸引更多玩家,这次联动却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电影票房的惨淡和口碑的崩塌直接影响了手游的宣传效果,使得手游在市场上的曝光度和关注度大打折扣;手游本身的质量和创新性也未能满足玩家的需求,导致玩家流失严重。

在手游市场,用户对于游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关注游戏的画面、音效、操作体验等硬件因素,更看重游戏的故事情节、角色设定、玩法创新等软件因素,而《戴假发的人》手游在这些方面显然未能达到玩家的期望,游戏的故事情节与电影脱节严重,角色设定缺乏新意,玩法上也缺乏创新和亮点,导致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缺乏代入感和沉浸感,游戏的宣传和推广也未能跟上市场的节奏,导致游戏在上线初期就遭遇了用户流失的困境。
面对电影和手游的双重失利,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次跨界联动的失败并非偶然,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创新性不足是导致票房和口碑双扑街的根本原因;手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用户对游戏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游戏本身无法满足玩家的需求,那么即使借助再大的宣传热度也难以取得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跨界联动的失败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影游联动模式的重新审视,过去,影游联动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可以借助电影和手游的相互宣传和推广实现双赢,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提升,这种模式已经不再是万能的,电影和手游作为两种不同的娱乐形式,它们之间的联动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合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相互宣传和推广。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于影游联动的期待也更高了,他们希望电影和手游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互动和关联,比如电影中的角色可以在手游中以某种形式出现,或者手游中的故事情节可以与电影相呼应等,这种深度的互动和关联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代入感和沉浸感,还可以增加用户对电影和手游的黏性和忠诚度。
要实现这种深度的互动和关联并不容易,它需要电影和手游的制作团队在创作初期就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规划电影和手游的故事情节、角色设定、玩法创新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影和手游在联动过程中能够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从而满足用户的期待和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3月23日,《戴假发的人》手游在各大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和评分也均不理想,用户对于游戏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游戏在剧情、角色、玩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次跨界联动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由于电影和手游本身的质量和创新性不足所导致的。
回顾这次跨界联动的失败经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手游,都需要在质量和创新性上下功夫才能赢得用户的认可和喜爱,影游联动作为一种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升级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电影和手游能够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
黄晓明新片《戴假发的人》票房惨淡数据:
上映时间2024年11月16日
一周累计票房约400万人民币
豆瓣评分5.1分
票房占比与排片占比严重失衡
这次跨界联动的失败不仅让黄晓明的新片《戴假发的人》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打击,也让与之相关联的手游产品陷入了市场的冷淡之中,这再次提醒我们,无论是电影还是手游,都需要在质量和创新性上不断追求卓越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